家里的路由器配置界面很多奇怪的参数,通过百度的配合,终于都搞明白了。
SSID号:Service Set Identifier,即在手机上看到的无线路由器的名称。
WiFi信道:无线信息传输的通道,按照频率不同划分为13个。
WiFi模式: 比如11bgn mixed。802.11是wifi无线上网的协议模式,目前普遍的是3种b、g、n,分别代表不同的无线传输速率 b是11M,g是54M,n是300M.大多数家用路由器默认的都是用的802.11bgn混合型,也就是路由器会根据网速自动判断用何种模式。我们的各种设备虽然无线网卡写的是支持802.11bgn,但是如果在使用时候如果发现经常掉线,可能是不能很好和其中一种模式匹配,比如300M速率的模式匹配,可以改成11g only试试。还有一种方法是window电脑无法连接WiFi或者WiFi掉线的方法:WLAN状态 – 无线属性 – 安全 – 高级设置 – 把为此网络启用联邦信息处理标准(FIPS)兼容(F) 勾选上。
频段带宽: 里面有自动/20M/40M选项,
20MHz在11n的情况下能达到144Mbps带宽.穿透性不错.传输距离较远。
40MHz在11n的情况下能达到300Mbps带宽.穿透性稍差.传输距离较近。
11n默认使用频宽是20M,1、6、11三个中心频点。1信道占据1到3共计4个频段,每个频段5M,合计20M。6信道占据4到8也是4个频段计20M。
40M频宽同理推一下,从1开始要占据8个频段计40M频宽。剩余的频宽只能再支持1个20M频宽的信道了。在环境中,任意使用1和6信道的信号都会干扰40M频宽的通讯。总结起来就是40M频宽吞吐量是20M的一倍,但环境中有干扰就不适宜选40M。
很高兴,又学到了很多东西!